1.服饰简介
旗袍,又称祺袍,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
旗袍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在中华民国20世纪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颁布了《服制条例》,将汉女传统祆裙以及旗袍定为了女子礼服。
2.兴起原因
民国旗袍风行的原因,众多学者和媒体认为,民国初女子为寻求思想的独立和女权的解放,效仿男子穿长袍是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汉族女性自汉代后,服饰逐渐只穿“ 上衣下裳”式,穿袍服几乎成为男性的专利。《上衣下裳”也成了封建礼教对女性压迫的象征,《女儿经》中就写到:
“为葚事 两截衣 女人不与丈夫齐百凡事体须卑顺 不得司晨啼母鸡”
张爱玲女士曾在《更衣记》 里写道:“全国妇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她们初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可是四周的情形与理想相差太远了,羞愤之下,她们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斩尽杀绝。因此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
3.文化内涵
旗袍的文化内涵就在于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浓缩符号,表达着女性含蓄的美感和个性魅力。低调中有张扬,唯美中有亲和,表达着东方女性的神秘和温婉。旗袍的象征意义在于,东方女生含蓄地表达对美和性感的诠释,传统保守的设计细节中,张扬出更多的曲线美和优雅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