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午后阳光太刺眼,玉米地高高的玉米丛,时不时传出几声蝉鸣,知知知的声音听得杨沫些许烦躁。弟弟一直在哭闹,姐姐招架不住,把他背过去找妈妈喂奶,妈妈看到弟弟哭个不停,来不及把弟弟从姐姐背上抱下来就忙着解开衣扣,弟弟抬起脑壳嗷嗷吃奶了。杨沫迷迷糊糊从妈妈做农活的田边回来,迈着小步子踉踉跄跄走在乡间路上。弟弟在姐姐背上熟睡,妈妈继续收着地里的玉米。杨沫要走好长一截路才到家,她累了,想回家喝点水,休息一下,再回去。杨沫从有记忆以来就有这屋子了,这是她出生以前就在了,所以对杨沫而言并不陌生。
这座房子周围用土泥墙围起来,主房面朝正东方向,这房是爷爷奶奶年轻时修的,过去几十年了,奶奶时常给杨沫他们孙孙讲过这事,说你们家那主房是我和老头子修的,修的时候我拿牛屎粑粑一铲子一铲子拍在上面,牢固得很。杨沫听着瞬间有些恶心,但也没说啥,她只是从此不会靠主房灰白色的地方,以前也好奇过,但她没想过那是牛屎。修房的时候爷爷请教了风水先生,要把屋子的正门修在正东方向,说这样家里风水才好。杨沫也喜欢这样,正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充满阳光。可也有坏处,每天早晨太阳升起,爸爸就赶紧催着杨沫和姐姐起床做事儿,可那时候也就八九点,杨沫和姐姐每天几乎是九点以前就起床。主房是爷爷奶奶以前住的地方,房子里有火塘,边上摆放一张床,里屋还有一张床,后来爷爷去世,奶奶一个人在里面住了好久。里屋除了衣柜还有奶奶的箱子,古时候的木箱,一个个累在一起往上摆放,奶奶家以前家境好,这些箱子全装的是奶奶的嫁妆,后来爷爷家条件不太好,奶奶就会拿着自己的嫁妆一件一件贴补家用。奶奶经常说,自己的七个儿女全是她拿着嫁妆养活的。房粱下挂着一个类似竹子编的网,里面装的是爷爷骨灰,杨沫家是彝族,爷爷是彝族毕摩,在族人眼里是德高望重的长者。爷爷从小就学毕摩经书,根据爷爷的描述,他在这方面的造诣相当于一名博士了,那里的人都对他很尊敬。这个民族有自己的习俗,另一半去世就把骨灰挂在特定房间,一般是妻子或者(丈夫)的房间,也可以单独一间,随时接受子女祭拜,等俩夫妻都去世了,子女才合力在很远很远的崖边找个防水的洞把他们的骨灰放在那儿,从此子女也不用随时祭拜,算是彻彻底底送走。奶奶房间的布置就这样。外屋比较宽敞,放的是爸爸妈妈床,还有火塘及周围的板凳,这个民族大多住在山边,家里缺不了火塘,主要为了取暖。此外还放有秋天收的粮食,农具和化肥等。房粱下还有个隔层,用一根根木头搭建的,很久以前家里有很多人,爷爷奶奶子女有点儿多没地住,伯伯他们就会睡上面,后来主要是放玉米棒,下面烧火方便把它烤干容易脱粒,过年杀猪,也会把猪肉放上面烟熏成腊肉。这就是外屋了。
主房右边是两层小土楼也就是偏房,下面两间房,上面两间房,上面的房子主要是杨沫小姨住和工人住的,那时候杨沫家请木匠给家里修家具,工人便常常住在家里。杨沫听妈妈讲过,在她还没记忆,只有一岁吧,很喜欢让工人叔叔抱,叔叔也因此很喜欢杨沫,后来家具修完叔叔就走了。他住的房间一直空着被妈妈堆满各种杂物。小姨常年帮杨沫家放羊,就把这儿当成第二个家。在杨沫的记忆里,家里时常有亲戚过来帮忙放羊,除了小姨,还有三姨的小姑子都来过。小姨时常偷懒,一会儿说牙疼一会儿哪儿哪儿不舒服,就会躲在楼上休息。楼下有个木梯子接在楼上,人踩的地方是宽宽的木板,稳稳的,即使杨沫还小,也能顺着梯子爬上去玩。小姨他们房间门口也就是阁楼用木质架子围起来,中间用一跟跟小木头组成一个中字,一排排中字就形成栅栏,稳稳当当,小朋友也可以放心在上面玩。下面两间一间是杨沫和姐姐的房间,杨沫很小就和姐姐睡,她有记忆以来就是姐姐陪着睡觉,杨沫胆儿小,姐姐也还小不能搂杨沫睡觉,她个小小人胳膊还不能枕另一个小小人,杨沫就侧着身子一直小手搭在姐姐肚皮上,姐姐也用手握着杨沫的手,这样杨沫就很容易睡着了。这习惯杨沫跟姐姐坚持了好久,后来姐姐去外面读书和杨沫分开一段时间,自己在宿舍睡觉没有妹妹睡在后面她就感觉很不自在。杨沫成年比较独立了才跟姐姐分床睡,偶尔俩姐妹还是会一起睡,但杨沫已经习惯一个人睡了,因此杨沫跟她自家姐姐很亲。这间房有个大衣柜,里面主要装着妈妈的衣服,衣柜中间还嵌着大大的镜子,据大人们讲,这衣柜是木匠专门在里面修的,除非拆掉不然搬不出来,还有两张大床,这两张床也是同理,都是木匠修的。一张是杨沫和姐姐睡的,另一张放着他们俩姐妹平时穿的衣服。下面另一间房主要放着电视机和沙发,还贴着一些杨雨的奖状,杨雨从小被教书的姑姑接到县城读书,成绩一直不错,也是爸妈的骄傲。这偏房是后来爸爸修的,他那时候在外面上班攒了点儿钱修的房子,虽是土房,但外面用了一层白白的石灰粉刷,也就不像土房那样掉土渣子。
主房左边,主要用土泥墙围到右边。就是一个四合院的样子,这泥墙杨沫印象最深了。那年杨沫两岁左右,姐姐六岁,爸爸的一些朋友恰好下乡,专门给村里没有打疫苗的小朋友打疫苗,爸爸还特地嘱托他们,一定给家里两个姑娘打疫苗啊。他们也答应好我爸爸,保证完成任务。于是一群人声势浩大来到家门口,大声喊着,敲着门,大概说的是小朋友在不在,开门出来打疫苗之类的话。可家里只有杨沫和姐姐,大人们也没说今天有打疫苗的人来,那时候山高路远,通信又不好,家里电话都没有一个。杨沫懵懵懂懂准备去开门,此时的姐姐却变得警惕起来,大人们总是吓唬小朋友讲村里的娃被抱走事件,她怕她妹妹被坏人抱走了,况且爸爸的这群朋友是汉族,讲的汉语她们听不懂,那时候杨沫和姐姐都还没读书,主要跟着长辈说彝语,听不懂他们讲的啥。姐姐也没打算跟他们交流,迅速找来一根木棍抵住门,再找来几块砖堆在门后,做完这些。她打算带杨沫逃离现场,围墙把家严严实实围起来,毫无疑问翻墙出去,土墙有个地方被雨水冲下来垮了,爸爸还没来得及修,被雨水冲刷久了就凹下去,高度比起其他地方稍微矮一点,姐姐动作敏捷一下子就爬上来翻过去了,可杨沫还是够不着,她太矮了,垫起脚都不行,姐姐从墙外伸出手抓住杨沫的手就死命拖出去,杨沫的小肚皮因为翻墙,留下一道道印子,火辣辣疼。后来妈妈因为这件事,嘲笑了姐姐和杨沫好一阵子。
厨房在主房右边与两层土楼衔接处,一小个,厨房两个灶,一个用来煮猪食,一个用来煮饭炒菜,一家子都在这地方吃饭,就把饭菜摆地上,一家人拿着小凳子围着坐一起就开饭了,除了逢年过节会用到放在主房角落里的桌子吃饭,平时都在厨房放地上吃。角落有张黑色桌子,桌子下面还有隔层可以放碗筷,桌子上主要放蒸屉用来蒸米饭。由于厨房比较小,家里的两个碗柜在主房爸妈房间。平时杨沫饿了回家找饭吃,需要拿个板凳垫着脚才能勉强够上蒸屉乘饭吃。要是爸妈和姐姐都不在家,杨沫就用凳子垫着脚把蒸屉搬去灶边煮饭。
房子左后边就是有百年历史的核桃树,核桃树枝干很粗,四个成年男子围成一圈才能把它环抱,这样的核桃树,杨沫家周围有四五棵,因为是老树,大家都对它们恭恭敬敬,没有主动去坎过树枝。但有时候枝叶太繁茂,把杨沫家的房子遮了大半,到了落核桃的时候,一个个核桃把瓦砸得稀烂,爸爸就不得不拿着砍刀上树修枝。还有一棵被雷击中劈成两半,这棵树就在杨沫和姐姐房间前面,杨沫有记忆以来这树上就有个洞,妈妈说以前姐姐小,不懂事在那儿烧火,不小心把树烧了一个洞。好在这个洞不影响这棵树的生长,一直都枝繁叶茂,直到有天树太老了,才在暴风雨中倒下。
房子周围还有一群鸡,叽叽喳喳,屋前屋后到处刨,所到之地都是屎,偶尔有老鹰在上空盘旋,它们就飞速躲在草丛里影子都看不见。杨沫家围墙外面绿茵茵一片片野生荨麻草,这东西一年四季除了寒冬腊月其他时候都是郁郁葱葱,杨沫向来不敢碰,被蛰到的瞬间真的各种酸爽,所以小朋友再不懂事被蛰过一次就不敢动它了。农药不管用,根系又发大,爷爷奶奶到爸爸妈妈都拿他没办法,它们就傲娇的看着我们打不掉灭不倒它的样子,一年比一年长得茂盛。但也有好处,是一群鸡躲避老鹰追捕最好的庇护所,因为这一片荨麻草,家里的鸡个个昂首阔步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厨房门就是大门,出门正对着就有个大大的猪圈,两室的,一般住两头大母猪。猪圈羊圈还有牛圈马圈都一个原理修的,就是用一根根木头搭建好了,留几个门,上面封顶主要是防水塑料铺上一层松毛外加一层土,到春天这些圈就会顶上一片青青草原,小花小草很是好看,羊就喜欢千方百计跳上去吃草。出门右边也是圈,外面主要是圈,中间有条路供行人走。杨沫家周围还有两三家邻居。
房子周围一百米左右就是杨沫家的农地了,房子,核桃树,牲畜圈,农地,这些就组成了杨沫的家。房子在大山间,翻过前面那座山再往前翻一座山是镇上的集市,那里每到赶场的日子都很热闹。房子后面也是一座连着一座的山,山间比较平缓的地方零零散散的布着一些山田,主要种包谷和土豆,其他作物不太适合这里,气候加上土地肥力,这里能种的有小麦,荞麦,燕麦,土豆,玉米就这些了,这里的人世世代代主要种这些作物,后来种了苹果和桃子,为了经济,又学着种了烟,烟比较赚钱,好在烟也适合这地方,后来家家户户主要种烟了。
山林间绿树环绕就是杨沫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