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李白先世曾迁居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后其父逃归于蜀,定居绵州昌隆县青莲乡,李白即出生于此。[28][30]祖籍为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武后久视元年(700年),高适出生。[26]少年时的高适家境贫寒,四处流落,没有固定的事做
杜甫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3]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祖籍襄阳(今属湖北),曾祖父杜依艺为巩县令,遂居巩县(今属河南)。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于唐睿宗太极元年正月初一(712年2月12日)生于巩县。[1][66]母亲崔氏,在杜甫年幼时就故去。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生中曾多次和亲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唐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王昌龄出生在山西太原。唐玄宗开元八年庚申(720年),二十三岁,是年前后,曾居嵩山学道。唐开元十一年癸亥(723年),二十六岁,约在是年前后,客河东并州、潞州。
约开元十年(722年),五岁的岑参开始读书。
岑参像
约开元十四年(726年),九岁的岑参开始创作文章。约开元二十年(732年),十五岁的岑参移居嵩阳(今河南登封县)。约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二十岁的岑参西上长安,献书阙下,但没有得到提擢,之后屡次奔走在长安、洛阳之间大约十年。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任江宁丞,岑参作《送王大昌龄赴江宁》以送。
——————————————-
李白最早的朋友是竹溪六逸1,两人在长安结交,成为好友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这一年李白二十四岁,也是在这一年秋天,他乘船离蜀向长江中下游进发。在这年秋天的某一个夜晚,他舟行途经峨眉山,见秋月悬于峨眉山之上,月影入江,江水浸月,微风袭来,碎金浮动,江月随江水流转,而四周寂寂,唯江水滚滚流动之声,在这一片月映清江的美景之下,他突然想到了来不及告别的友人,而这次之别却不知道何时才能重聚,心中有些帐然若失,于是提笔写下了这篇《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次年,李白离开了蜀地,“仗剑出国,辞亲远游”,这一年他来到了庐山,望着庐山的晨景,在晨曦的照耀下,紫霭绕峰、白练飞泻,如同银河倒挂,而四周一片静谧,唯有眼前瀑布一泻而下与潭面撞击的哗啦声与几声断断续续的鸟鸣声。于是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时李白二十六,在这一年的春天,他来到了扬州。但不久后他就病倒了,在扬州修养了几个月后,同年冬,他离开了扬州向汝州进发。在路途中,他结识了李邕与孟浩然,也为下次重逢孟浩然写下的那首吟诵千古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留下契机。
开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秋,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遂家于安陆。[27]是年王昌龄进士及第。开元十六年(728年),吐蕃屡次入侵。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唐玄宗为自己40岁生日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并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诏令天下诸州宴乐,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国财赋,强制税法,广为聚敛,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29岁。在安陆。[31]
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这一年春天,李白与已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许宗璞结婚(入赘),也得益于此,他才得以从一介布衣跻身于上流社会。
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三十岁。这一年夏天,他来到了长安,居住在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馆,也是在这一年,他拜访了许多王公大臣想寻求出仕。但却都石沉大海,没有结果。他有些失望,但是没有放弃,一直在长安或者长安附近等待机会,最后他也得到了机会。
开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宠高力士,时四方表奏,皆先为高力士所决。十月,玄宗驾幸洛阳。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之徒交往。初夏,离长安,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秋到嵩山五岳之一的中岳(为河南省登封县的名山),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遂有隐居之意。暮秋,滞留洛阳。. 开元二十年(732年),十月,玄宗出巡,诏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员可将本地区贤才直接向朝廷推荐。十二月,归还洛阳。是年全国户数为786万余,人口4543万余,是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李白自春历夏在洛阳与元演、崔成甫结识。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结识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岁未,归家安陆。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令天下士庶(士大夫阶层与庶民[26])家藏一册,每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离开长安,取道商州东行去洛阳。他想到曹植,以愤懑的心情写下《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为此在诗中呼唤:“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所幸,他在洛阳与另一位大诗人杜甫相会,一见如故,相互敬慕,结下深厚情谊,给中国文坛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高适和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之间的交集始于天宝三年(744年),当时他们相识于河南开封、商丘一带,由杜甫引荐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