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作品,对于人物的刻画,最主要的毛病,就是人物呆板、单薄。
我觉得,问题出现的原因,两个,一是写的时候经验不足,急着把心里的情节变成文字,忽略了具体的刻画人物的技巧。二是,心理没谱,不知道怎么刻画。
那么,我想给新人们六个关键词,只要你码字的时候,就是说,写一个桥段的时候,尽量把这六个,应用到人物身上,人物就鲜活多了。
现在说第一个,履霜知寒。这个词的意思,就是脚下踩到霜了,你马上就知道,寒流要来了。
这个针对的问题,就是刻画人物时,很多写手都试图写出“有智慧”的主角,那种心智如妖的味道,但是不知从何入手,而是通过其他人的语言来赞叹,硬说主角有智慧,然后在实际的文字中,主角看着敌人的阵营,眼珠一转,一声冷笑,就杀上去了……直接拿出金手指,用王八之气服人。
所以,刻画人物的时候,要记得:让主角发现对手阴谋的端倪,让主角在心里分析,对手如此,那么后果有多严重,让主角分析到对方的杀局核心的关键,然后主角再冷笑,动作……怎么动作就不分析了,主角直接表演。
其实,你不必说主角心智如妖,只要主角这么表演几次,读者自然形成主角谋定而后动的印象。 新人写手们,通常会忽略这一点,忙着去踩人爆爽,而忽略了主角发现端倪之后,对危机的分析过程,显得人物金手指大而无脑,只知道去K人。
第二个:随境动静。
我发现,新人写手的心态通常毛躁,体现在作品里,就是急,情节本该是有起承转合的,但有不少新人作品在一个高潮之后,主角还在不停动作,或者不停思索下一步……我的意思是说,人物的心态,要和情节的节奏相吻合。
想表达一个人物的特质,最关键之处在于人物言行和背景环境的合拍。比如想表达主角那种沉稳、冷静、大气,在一个桥段完成后,让喜欢主角的女孩去找主角,见到他面对夕阳,沐浴着晚霞,一动不动,宛如一个美丽的画卷……这种沉静的表达,比直接描述,效果好得多。
杀完天才之后,主角一个人,端着茶壶或者酒壶,慢慢自嘬……那个劲儿画面感很强,作为一个桥段之后的“画面”,会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也是符合电影剪辑的注意力焦点的理论。
随境动静,就是说,境遇是踩人、杀人,要让主角“动于九天之上”,这个大家都会写,但是,杀人之后,很少有人去给个画面,让主角有瞬间的安静。反而写主角忙着走向下一个段子……表达效果就不如我上面说的好了。
第三个:含章王事。章,文其美丽,古人叫章。含章,就是隐藏部分美丽之处,也有厚积薄发的意味。
这个怎么说呢,我举个例子。比如《异世邪君》中的君莫邪,很张扬,从开篇到最后,一直是头领,只不过领导的范围越来越大。可以把这个“众人首领”,理解为我说的“王事”。
君莫邪的金手指是什么呢?鸿钧塔。
基本上,君莫邪的所有能力,都是鸿钧塔给他的。但是,这个鸿钧塔却是他身边的人不知道的。每到君无邪觉得自己公开的身份和能力摆不平时,他就使用鸿钧塔的威压和灵力,装扮成自己的“师父”……
知道了吧,君莫邪是“含章”的,搞了一个所谓的师父来唬人,所以对手就被鸿钧塔的威压镇住了。
相反,很多新人没有想到这么做,而是让对手摆开阵势之后,主角拿出金手指,碾压般去战胜对手。
刚开篇还成,情节拉开,主角总这么做,就给人一个“浅薄”的印象。如果想《异世邪君》这样,“含章王事”,情节变精彩了,人物也生动了,厚重的感觉呼之欲出。
第四个:括囊善恶。括囊,是把口袋扎起来的意思。
上半年我看了一场电影,吴彦祖主演的《魔警》。电影最后点题的一句话,将我轰得心动旌摇:“人性总纳一点黑。”
新人刻画人物,不够丰满的原因,就是没有把人性隐藏的东西也加入一点进去。比如,主角总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个其实很没劲,如果穿插一点主角的失败、悔恨、痛苦……马上就丰满了。
有人要问了,不是说,主角吃瘪读者不喜吗?这不是让主角吃瘪,而是在胜利中,加入一点悔恨或者痛苦,不是每次都加的,比例控制在五分之一,这样,人物形象就会丰满。
另一个方面,对手,或者说敌人。新人写书通常两极分化,主角是正义的,敌人是邪恶的。然后正义去屠杀邪恶……这样又显得单薄呆板,要经常把对手刻画成另一个阵营的英雄,然后主角去杀他……让对手带着点儿悲情的意味,主角自然生成某种不忍,以及惺惺相惜,但形势所逼,不得不杀……这个段子再读起来,味道就丰富了。
第五个:黄裳大吉。黄,大地的颜色,裳本意是下装,周易用黄裳指代坤。黄裳(可以理解为大地),周易中指代坤卦的特性。
不说周易了,只说网文,我的意思是,让主角拥有大地一样的承载力。记得《教父》吗,那个老大有求必应,很多人都欠他的人情……后来,他家破人亡,逃命,但是在那些欠他人情的人们的帮助下,他成功逃脱了,后来也成功复仇了。《修真世界》里的左莫,也经常帮助别人,甚至把很多敌人变成了朋友。
这个意思是说,那种帮助别人、施舍别人的感觉,本身就是一个大爽点,看起来很过瘾。
我曾经和社团群里的新人们讲了一个灌水大法,这里同时强调一个填坑大法。
主角帮助过很多功能性人物(简单地说,根据情节需要出现过一次的人物,以后再也不出现了,可以当作工具性人物。如果多次出现,来适应剧情,就是功能性人物),很多功能性人物都欠主角的人情,这就OK了,我们的目的达到了。
很可能,整本书你都不需要这个人物再出现,这没关系,但是,当你填不上一个坑了,前面没埋伏笔,后面不知道怎么填,怎么办?
很多新人是这么干的:强行插入一个段子,比如探险某个上古修士遗迹,然后有某种奇遇来填坑,但读者看上去,非常生硬,没有前后文的逻辑贯穿。
这个时候,拎出一个前文和坑有关的功能性人物,他欠主角人情嘛,该还了,用他的资源、人脉,或者祖传的什么东西……反正,靠到坑上,一点儿也不突兀,甚至读者认为,前文主角帮助、施舍他,就是预设的伏笔。
第六个: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玄是天色,黄是地色。这句话在周易中的本意,是说龙(阳)被迫出来与坤卦的上六爻一战,打到天地莫辩的程度,这是周易中最坏的情况。
不说周易了,新人写手常犯的一个惯式,就是对手杀来,将主角团队逼入一个绝地,然后主角拿出金手指爆发……总这么写,读者就会审美疲劳,而且觉得主角的形象单一、不丰满。
怎么做好呢,要“龙战于野”,龙是被逼出来战斗的,才叫龙战于野(周易的规定)。把敌人逼到绝境,不得不出来一战,这样的主角,才是心智如妖,才是大智慧者,动动你们的聪明才智,想办法让主角把敌人逼出来主动决战,读者看着才过瘾。
战到什么程度呢,“其血玄黄”,双方打到难解难分,差不多要同归于尽的样子,然后主角险胜……比拿出金手指云淡风轻地战胜对手,好看多了。
总结一下:
履霜知寒:主角要根据发现的端倪,推理出后面的危机。这是不能忽略的心理描写。
随境动静:情节一路紧张,主角跟着一路加紧杀伐动作,情节结束或是转折,主角要给个云淡风轻的静止画面。
含章王事:要有隐藏的高级能力,书中其他人物都不知道,关键时刻用来唬人或者镇压别人。
括囊善恶:主角性格中的恶以及失败悔恨等负面情绪不能忽略,敌人可能是自己阵营的英雄也不能忽略。
黄裳大吉:主角要慢慢积累更多后手,要多多帮助并施舍别人,备用。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要让主角设计吧对手逼出来主动战斗;要打到主角的极限,要险胜,才有看头。
这六点,在照着大纲写情节时,记得在每个桥段都更多地应用上,人物就丰满多了。
这里补充一点:为什么很多新人写情节,老是精彩度不够?
思维模式要突破一下,不能总想着爆爽,要把每个历险,都当作和死亡对峙,每个大高潮桥段的敌人,都要当作对主角能力的一次极限测试,就容易写好了。
同时提供一个有趣的灌水大法:
写情节的时候,一定要把危机感挂在每一章的合适位置,比如仙逆,王林去过古神墓地之后,古神化身要出来杀他,而这个古神化身,显然仙帝青霖只剩一击之力,护不住王林……这个危机一直笼罩在读者心头,所以,其间有些文字疑似灌水,我也没当回事儿,呵呵。只要把危机感写出来,中间灌点水是没问题的,这就是我说的灌水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