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语文素材(作文)
本书标签: 短篇 

诗词中的离别—意象与情感

语文素材(作文)

⒈离别诗里的常见意象

①离亭蜿蜒,远送别离

●长亭伫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醉别何须更惆怅,回头不语但垂鞭。

—王昌龄《留别郭八》

●亭在古诗中又有长亭、短亭和劳劳亭等别称。古时沿路设亭,亲友临别常送一亭又一亭,于是亭成为送别的主要地点。李白曾在《劳劳亭》中哀叹:“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说尽亭中因别离而满载伤心事,亭逐渐成为离别诗的固定意象之一。李叔同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更是成为民国至今许多学校毕业典礼的“固定节目”。纵使豪放如王昌龄,也在别离的长亭外,对着苍茫辽阔的烟雾,驻马不前、以酒消愁。

②逝者如斯,东流远去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

●水路也是一大交通方式,故而离别也常在渡口、小舟或者水边。水本为无情之物,但在离别的人眼里流水意象所传达的离愁别绪,那幽幽别情便如“一江春水向东流”般滔滔不竭。李白的多首增别诗如《渡荆门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都是以水这种意象来表达离别之情。许浑送别友人时便目送小舟远行,那急湍的水流加速了与友人的别离,使得诗人心绪愁惘而饮酒大醉,醒后在一片凄风狂雨中独下西楼,那离别的伤怀与孤独尽在言中。

③杨柳依依,长留故人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张藉《蓟北旅思》

●杨柳依依的意象之所以成为离别诗的一大重要意象,期背后有丰富、复杂的意蕴支撑。首先音“柳”同“留”有挽留之意。故而送别之期总折柳以表惜别;其次在送别的渡口或者长亭外常种植一排排的柳树,送别之人见景伤情。王维的“客舍新新柳色青”一句便暗示了别离的背景。那位日日不得还乡的张籍,回忆起送行人以折向南生长的柳条赠游走,再填一重惆怅。

⒉离别的情绪

①伤感忧郁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阑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离别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宋]张耒《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足、系行舟。

—[宋]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依依惜别和伤惘痛苦是古代离别诗的情感主调—十首九悲。毕竟别离意味着物理距离的无限远隔。尤其是古代交通和和通信极其不发达的情况下,一次分别或许意味着今生再难相见。故而古人的送别之情,在我们今人看来有种夸张的悲痛彻骨之感。无怪张耒哀叹:“别离滋味浓于酒”,而吴文英的名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更是写进别离之愁。

②乐观豁达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植《赠白马王彪·并序》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在一片凄迷怅惘的离愁声中,有几篇豁达乐观的赠别之作,以高蹈昂扬之姿勉励赠别之人,不忘凌云之志。大丈夫锐志四方,自当不因分别而搵泪感怀,面对前路漫漫,互助彼此得偿所愿。这般开阔的胸襟和洒脱的步伐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上一章 家国情怀(二) 语文素材(作文)最新章节 下一章 人民日报的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