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加入历史聊天群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无题

加入历史聊天群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春,刘福通被元兵击败,拥韩林儿退至安丰。这时,张士诚接受元廷的招安,并派部将吕珍围攻安丰。三月,徐达奉命驰援,大败吕珍,救出韩林儿,并乘胜进攻庐州,但因元将左君弼坚守,吴军三个月不能攻克庐州城池,于是撤围而去。吕珍杀死刘福通后,张士诚以为有功于元廷,遂索求王爵,元廷没有答应,张士诚便自称吴王。[2]

朱元璋攻打张士诚的军事攻势是分三步走:一是先取淮东,翦除其羽翼,攻克淮河水域的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宿州、安丰诸县,逼迫张士诚的势力收缩到长江以南;二是扫荡浙西,切断其肘臂,形成合围平江(今江苏苏州)的态势,攻克湖州、嘉兴、杭州等城镇;三是最后合围平江,消灭张士诚。为了迅速稳妥地解决张士诚,朱元璋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徐达。[66]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春正月,李善长、徐达等人奉朱元璋为吴王,拜徐达为中书省左相国。七月,徐达再次攻打庐州,左君弼败走,获其妻子儿女送到建康。八月,张士诚逼死元浙江丞相达识帖木儿,势力大张。其势力范围南至绍兴(今属浙江),北有通州(今江苏南通)、泰州(今属江苏)、高邮、淮安、徐州、宿县(今安徽宿县)、濠州、泗州(今山东泗水)、济宁(今山东济宁)等州,西面在宜兴、常州、江阴一线与朱元璋相接。[2]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朱元璋传檄讨伐张士诚,决定先取淮东通、泰诸州,以切断张士诚江北之援。徐达作为主帅,领常遇春等率马步舟师水陆并进,于十月下旬兵至泰州新城,采取围城打援之策。同时,分兵取兴化诸县,十一月上旬,经月余血战,终于攻克泰州,擒守将严再兴等五千余人,并进围高邮。[2][58]

张士诚洞悉朱元璋的策略后,在江南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势,使宜兴形势吃紧,徐达渡江将其击败。次年(1366年)二月,徐达回师高邮。为了破坏朱元璋的战略,加强江淮之间的作战联系,张士诚遣部将徐义由海道增援高邮。但徐义认为,张士诚是有意将自己驱入死地,于是屯兵昆山、太仓等地,徘徊不前。不久,徐达留常遇春守泰州,自己领兵取淮安。四月,大破徐义船队于马骡港,淮安守将梅思祖献城投降。接着,他由瓠子角回师兴化,进攻濠、泗、徐三州,淮东诸地悉被攻克。回师途中,徐达转攻安丰,元将朱展、左君弼大败而走,损失万余人。徐达乘胜克颍州。[2]此役后,张士诚的势力已被压至江南浙两地区。朱元璋进攻张士诚的第一步基本实现。徐达在持续仅半年的战斗中,师出迅捷,变化无穷,表现出卓越的指挥才能。[58]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统率二十万大军直驱太湖,对张士诚展开了全面进攻。张士诚以平江(今江苏苏州)为中心,以湖州(今浙江湖州)、杭州(今浙江杭州)为其羽翼,抗拒徐达、常遇春的进攻。徐达认为,湖、杭两州系张士诚的左右臂,左右臂被斩断,平江唾手可得,遂向朱元璋建议先攻湖、杭。吴军进至湖州三里桥(今浙江吴兴东)。张士诚兵分三路迎战,徐达亦分兵三路进攻,并派骁将王国定断敌归路。战不多时,湖州兵败,不得入城,遭到前后夹击,遂遭大败。张士诚派其司徒李伯昇由获港潜入湖州,固守待援。徐达麾军包围,并采取围城打援计,先后败张士诚于皂林(今浙江桐乡),败徐义、潘元诏于乌镇,击破张士诚的赤龙船队。此时,张士诚又派吕珍等率兵六万来援,兵屯旧馆(今浙江吴兴东),牵制徐达。徐达认为,敌羽翼未除又生羽翼,如不除掉援兵,湖、杭二州亦难攻克。于是暂停攻城,先派兵夜袭援兵营地,切断吕珍军粮道。旧馆援兵因粮饷不继,降者甚众。徐达将一千降将缚予湖州城下,晓谕城中赶快投降。十一月,李伯昇、张天琪献湖州投降。同时,李文忠克杭州,潘元明投降。湖州既克,吴军过处,南浔(今江苏吴县东)、吴江(今江苏吴江)等地相继投降。至此,张士诚的左右臂被砍断,平江已成为孤城。

之后,徐达合兵包围包围平江。他屯兵于葑门外,常遇春、郭兴、华云龙、汤和、王弼、张温、康茂才、耿炳文、仇成、何文辉等诸将分段屯驻,修筑长围以困城;又建木塔与城中佛塔相对,造三层敌楼窥探城中情势,并置弓弩、火筒和襄阳炮以攻城。平江是张士诚的老巢,经营多年,十分坚固,吴军数月攻之不克。期间张士诚几次突围,都没有成功。[2]

九月,平江城中粮尽,军民以枯草老鼠为食,张士诚仍不投降。徐达下令全军强攻。他督军首先攻破葑门,常遇春攻破闾门水寨,直逼城下。张士诚委派诸将相继投降。将及黄昏时分,张士诚军全线崩溃。徐达指挥全军架起云梯,蚁附登城,冲入城内,与敌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张士诚本人自缢未遂,被徐达派人送往应天,后再度自缢而死。张士诚死后,其部斗志迅速瓦解,通州、无锡等地闻风而降,张士诚的势力被彻底消灭。而平江破城之日,徐达严格约束部下,立下军令∶“掠民财者死,毁民居者死,离营二十里者死!”其军入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颇受百姓欢迎。徐达凯歌而还后,论功被封为信国公,是此次封赏的最高爵位。[2][58]

北伐逐元

徐达北伐

朱元璋在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之后,地盘迅速扩大,已具备了北伐元朝的实力。于是,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一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由淮入河,进行北伐。[58]临行时,徐达秉承朱元璋之意,发表檄文,向齐、鲁、河、洛、燕、蓟、秦、晋等地宣布元廷腐败荒淫,气数已尽,宣传朱元璋此行是为吊民伐罪,以争取北方人民的拥护与同情。[2]

十一月初,徐达军至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命张兴祖率一部军先由徐州北上,攻取济宁和东平(今属山东)。这时,王宣、王信父子降而复叛,并往莒州(今山东莒县)募兵,企图阻止张兴祖北上。徐达立即进兵沂州,王宣被杀,王信逃往山西。附近峄州(今山东峄县)、曹州、海州(今江苏东海)、沭阳(今江苏沭阳)、日照(今山东日照)、赣榆(今江苏赣榆)、沂水(今山东沂水)等地元军闻风而降。徐达在沂州稍事停留,命韩政扼守黄河,自率大军进攻益都(今山东青州)。十一月底,元益都守将普颜不花力战不敌,遂克益都。徐达乘胜攻取寿光、临淄、昌乐、高苑等地,元乐安(今山东惠民)、长山(今山东淄博)、新城(今山东桓台)等地皆相继归附。十二月初,张兴祖至东平,逼走元将冯德,追至东阿,安山(今山东东平西),迫使元将陈璧、杜天佑、蒋兴等各率所部归降,进而围攻济宁,元守将陈秉直接逃走。十二月上旬,徐达带领士兵至济南,元将多尔济投降,密州(今山东费县北)、蒲台(今山东滨州)、邹平(今山东邹平)的元将,亦先后请降。徐达决定继续向东略地,命傅友德进攻莱阳,自己带兵返回益都,东攻登(今山东牟平)、莱(今山东掖县)二州。元惠宗见山东形势危急,命诸将进军山东,但诸将都不听从命令。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北伐军的节节胜利中,于应天登基称帝,建立明朝。徐达被封为中书右丞相。册立皇太子朱标后,又加兼太子少傅[58][73]。三月,徐达在基本上占领山东之后,自济宁溯黄河进攻汴梁(今河南开封),同时派一部分军队经河南永城、归德(今河南商丘)趋许昌,并命邓愈率襄阳、安陆、江陵之兵北攻河南南阳,策应北征主力作战。三月底,徐达进抵陈桥(开封市东北),元汴梁守将李克彝夜驱军民西遁,左君弼率所部投降。徐达进入汴梁后,立即率步骑经中湾(今河南封丘西南)西攻洛阳。四月上旬,徐达军自虎牢关进至洛阳塔儿湾,元将托音率五万元军在洛水以北列阵,被常遇春强行突破,退至陕州(今河南陕县)。驻守洛阳的元梁王阿哩衮见大势已去,率官民出降。徐达继续挥兵略取嵩(今河南省嵩县)、陕、陈(今河南太康)、汝(今河南临汝)诸州,并命冯国胜率所部进攻潼关。由汴梁退守潼关的元将李思齐和张思道听说明军又逼近潼关,急忙率领部队西逃。五月,冯国胜兵不血刃进入潼关,西出华州(今陕西华县)后,留兵扼守潼关,回师汴梁。[2]

同年四月下旬,朱元璋由应天至汴梁,与徐达商议如何继续北伐,决定由山东临清直捣元大都[74]。七月,徐达按既定方针,命张兴祖、韩政、孙兴祖、高显等各率所部,向临清集结,自率主力经中湾渡黄河,夺取卫辉、彰德(今河南安阳)、广平(今河北永年东南)、赵州(今河北赵县)等地,迫降元邯郸守将都久玉,于闰七月中旬至临清。徐达会师后,命韩政留守临清,亲率诸军北上。一路势如破竹,攻破德州、长芦,直达直沽(今天津),元丞相伊苏望风而逃。闰七月下旬,徐达等率军抵河西务(今天津武青东北),大败元将俺普达朵儿只斤巴,进抵通州,又歼灭元将市颜特穆尔部。元惠宗得知通州已失,命帖木儿不花监国,与中书右丞相庆童共守大都,自率后妃太子等出建德门,由居庸关逃往上都(今内蒙古多伦西北)。八月初,徐达等兵至元都,驻扎齐化门。将士填壕登城而入,帖木儿不花、庆童先后战死,大都入明军之手。徐达进入大都后,收缴元朝典藏的图籍,将其运往应天。[31]他严禁士兵杀戮抢掠,同时,允许贸易往来有序进行。[41]同时,徐达一面遣人报捷,一面命薛显、傅友德、曹良臣等合兵扼守古北口等要隘、并遣张兴祖攻克永平(今河北卢龙)。朱元璋听后非常高兴,遂改大都为北平府。孙兴祖、华云龙留守北平,徐达则率大军西取山西。[2]

徐达率部自北平南下途中,连克保定(今河北怀来西北)、中山(今河北定州)、真定,然后又命冯国胜、汤和自武陟(今河南武陟)渡黄河、进取怀庆(今河南沁阻)、潞州(今山西长治)、泽州(今山西晋城),以策应主力进攻太原。十月,冯国胜克怀庆,元将自锁住弃城而逃。冯国胜部翻越太行山,又破盈子城(今山西晋城南)、天井关(今山西晋城西南),连克泽、潞二州。十月中旬,徐达自真定攻克赵州,并派杨璩、张彬率所部支援冯国胜和汤和,不料该军在韩店(今山西长治南),被元军重创。此时,元河南王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已奉命率兵进雁门,由保定,经居庸关,企图收复元大都。徐达得知这一情况,对诸将说:“扩廓率军远征,太原一定空虚。孙兴祖、华云龙在大都的兵力足以抵抗扩廓的进攻,我们就应该直抵太原,捣毁扩廓的巢穴。而扩廓若回师救太原,则被我牵制,进退两难,只能就擒。”于是,明军急速向西运动,自井陉猛扑太原。扩廓帖木儿刚行至保安,听说徐达进袭太原,果然怕退路被切断,率精骑驰还太原。当其前锋返回太原时,明军骑兵也抵达太原。双方遂在太原城西列阵相拒。徐达采用劫营之计,大破扩廓帖木儿,并乘势攻入太原,扩廓帖木儿仅率少量残兵回至大同。太原既下,徐达分兵略取山西南北各地,相继夺占石州(今山西离石)、大石(今山西应县南)、忻州(今山西忻州)、崞州(今山西崞县)、霍州(今山西霍县)、猗州、平阳(今山西临汾)、绛州(今山西新绛),并于次年(1369年)正月攻克大同,从而平定了整个山西。

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朱元璋下诏在应天城西七里的鸡笼山下建立功臣庙,并亲自确定功臣的位次,徐达位列第一。[39][80]

数击北元

收取甘陕

明攻取甘陕之战

元朝退出中原后,蒙古(北元)仍然保持着一套政府机构。[58]在明朝占领山西后,元军在陕甘尚有十余万人的兵力,分驻凤翔、鹿台(今陕西高陵西南)等地,以保卫奉元路(治今陕西西安)。

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徐达自沔中(今山西永济)渡黄河,转攻陕西,逼降元鄜城守将施成。接着徐达兵临鹿台,元将张思道已于三天前逃至庆阳(今甘肃庆阳)。徐达遂率大军渡过渭水,攻占奉元路,并改为西安府。三月中旬,常遇春率一部军逼近凤翔,元守将李思齐逃至临洮(今甘肃临洮),凤翔不战而克,并乘胜下凤州(今陕西凤县),这时,元将伊苏率军反攻北平以东的通州,徐达急命常遇春北上救援。四月初,各路军会于凤翔,徐达决定先攻临洮的李思齐,再图庆阳的张思道。[2]

明军向西连续攻克陇(今陕西陇县)、秦(今甘肃天水)、巩昌(今甘肃陇西)、兰州等地,进逼临洮,李思齐末路穷途,只好投降。徐达命薛显进攻西宁(今青海西宁),亲率主力进攻庆阳。五月初,连续攻下安定(今甘肃定西)、会州(今甘肃会宁)、靖宁(今甘肃靖宁)、隆德(今宁夏隆德[19]),经萧关前往平凉(今甘肃平凉),一方面分兵进驻战略要地延安及泾州(今甘肃泾州),另一方面派张涣率骑兵侦察庆阳的动静。张思道早在明军攻克临洮时,便留下弟弟张良臣与部将姚军守庆阳,自己则逃往宁夏,结果被扩廓帖木儿擒获。张涣派人招降张良臣,张良臣得知其兄被扩廓帖木儿治罪,决定降明,但迅即又叛。徐达下令四面包围庆阳城,张良臣恃险顽抗,并向塞外的扩廓帖木儿求救。扩廓帖木儿为救庆阳,兵分三路牵制明军,一路攻大同欲下太原,一路攻风翔,一路攻泾州。七月中旬,扩廓帖木儿部将哈扎儿南下攻原州(今甘肃镇原),致使战局为之大变。徐达见扩廓帖木儿兵势甚猛,暂取守势,命徐礼守驿马关(今甘肃庆阳西南)、叶石真守彭原(今甘肃庆阳南)、韦正守邠州(今陕西邠县)、傅友德与薛显守灵州(今宁夏灵武),控扼各处要害。不久,哈札儿攻下泾州,致使徐达大军腹背受敌,幸得冯国胜自驿马关引兵来救,才将哈札儿击退。八月上旬,张良臣在庆阳粮饷已尽,外援无望,其部将开城投降。数日后,扩廓帖木儿派往大同和凤翔方面的军队,亦被明军击溃。陕西平定后,朱元璋命徐达班师,赐其众多白金、文绮。[2][75]

鏖战岭北

应昌战役、岭北之战

徐达出师秦陇,平定关陇后,明朝北方版图已达今河南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一线。但扩廓帖木儿仍驻扎在沈儿峪(今甘肃定西西北),火儿忽答驻扎云州(今河北赤城北云州镇),纳哈出驻屯金山,失喇罕驻军西凉州(今甘肃武威)。扩廓帖木儿在西北活动猖獗,趁徐达平定关陇之师凯旋京师,大举围攻兰州。[58]为了不使北元势力卷土重来,朱元璋投入主要兵力继续北征,多次深入漠北作战。[2]

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徐达征尘未洗,又受命为征虏大将军,兵分两路,扫荡侵扰北方的元朝残余力量。[58]李文忠率东路军出居庸关,北追元惠宗;徐达与冯国胜、邓愈、汤和率西路军出潼关,往安定西击扩廓帖木儿。在出征前,朱元璋又命华云龙、金朝兴、汪兴祖等先期进攻云州,以吸引敌人注意力,并策应徐达、李文忠作战。二月,华云龙攻破云州,金朝兴攻克东胜州(今内蒙古托克托),汪兴祖攻克武州、朔州。[2]

徐达率西路军出征。四月,进抵安定。扩廓帖木儿正围攻兰州,知道徐达军已至,遂撤围转赴安定迎战,扩廓帖木儿屯军于安定以北的车道砚,徐达命冯国胜率军趋沈儿峪(车道砚南)列阵,与扩廓帖木儿“隔沟而垒”,双方激战一日,未分胜负。扩廓帖木儿于是派千余人由间道潜劫明军大营,左丞胡德济仓皇失措,使明军陷入混乱。徐达亲自迎战,将来敌击溃;将胡德济械送京师,“斩其下指挥等数人以徇”。次日,徐达整军夺沟,殊死作战,最终大败元军,扩廓帖木儿仅率数名随从北奔和林(今蒙古国库伦)。扩廓帖木儿兵败后,徐达命汤和进军宁夏,邓愈西攻河州(今甘肃临夏),自己则向南攻取一百八渡(今陕西略阳)、沔州(今陕西勉县)、兴元(今陕西南郑)等地。[2][76]

李文忠的东路军于二月出居庸关后,经野狐岭至兴和(今河北张北),迫降当地元军守将,继而经骆驼山(今河北沽源境内),进攻察罕诺尔(多伦附近),擒获元将珠孟和沙达哈等。五月,元惠宗死,李文忠兼程赶到应昌(今内蒙古阿巴哈那尔旗),擒获元惠宗嫡子买的里八剌及诸王将相数百人。元惠宗的另一个儿子爱猷识礼达腊,率数十骑逃走。李文忠在回师途中,又攻破兴州(即大兴,今河北滦平),擒获元将江文青,俘降元军三万七千人。[2][76]徐达此次率军北征,取得较大胜利,逼使元朝残余势力向应昌、定西一线北撤。从此,明朝北边的防御趋于稳定。

作者分三段?

上一章 无题 加入历史聊天群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