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游戏同人小说 > 捕鲸记
本书标签: 游戏同人  历史  反乌托邦   

序:译者的话

捕鲸记

本作以捕鲸业为舞台,以北欧神话为表象,以德国历史为内核。因此本作在阅读上存在一定难度。对于一般的读者,可以将它当做一次全新的阅读体验。不过对于那些对北欧神话、德国历史与文化尤其是对纳粹德国时期的历史特别感兴趣或有一定知识积累的读者,本书对于你们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德式盛宴。以下是本作的基本情况:

1929年,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爆发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极右翼势力趁机抬头。其中以意大利王国、大日本帝国和德意志国(魏玛共和国,此后简称德国)为最甚。德国不仅被经济危机疯狂摧残,通货膨胀严重,国民民不聊生。另外,一战战败国的身份导致它很难通过正常途径走出这场危机。除此之外,魏玛共和国的法律体系对小党派是有利的。以上三个原因给了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末流小党崛起为大党的机会。

1931年初,纳粹党的势力已经相当大,魏玛共和国已经处在穷途末路的危机时刻。作者认识到,如果放任纳粹党继续发展,甚至夺权篡国,德意志国、德意志民族和德意志人民必然将会遭到毁灭性的灾难。这是作者写下这本书的根本动机,即在尚不晚的时刻警告德国人纳粹党的危害,并呼吁全体德国人民动起来,消灭纳粹党,用别的更好的方式走出这场经济危机。

本作的基本构思是认识到,日耳曼神话中的诸神黄昏传说实际上对应着自1871德意志帝国建国到1945年纳粹德国覆灭为止的整个德意志国的历史。本作中,作者分析了德国国民性、德意志民族及其矛盾和德意志军国主义的起源,并据此指出如果放任发展德意志的毁灭将是必然。可作者并未放弃任何希望,在仔细分析这么多后,也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本作主要内容要是简单来说,也就是一艘德意志捕鲸船在军国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的驱动下逐渐航向毁灭的过程。整本书都在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德国将会遭受这样的命运。

本作是在一种非常压抑的情绪下写完的。如果仔细读,容易看出,本作具有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气氛。作者是德国社会民主党(此后简称社民党)的元老级人物,又住在慕尼黑(本作完全于作者在慕尼黑的家中完成),自然会成为纳粹党重点关照对象。可就是在这样压抑的心境下,作者的文字才有了一种本不应有的强大力量。对德意志的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驱使作者艰难完成这部作品。创作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这使得作者进一步陷入疯狂,也加快了她创作的步伐。她坚信,日本帝国在挑起战争的那一刻就已经战败了。她不希望德国变成那样。

纳粹党的迫害不是作者压抑与疯狂的唯一因素。本作是在几乎完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写完的。不过这一点或许是作者咎由自取。作者本是一名享誉全球的阿戈尔学大家,却在1914年时坚定支持战争,带头签署臭名昭著的《告文明世界宣言》,甚至可能参与起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者作为战地记者和军医活跃在西线和东线,曾负伤三次。战后不久她也坚持“后方背刺论”,口诛笔伐大肆迫害民主人士,为德国辩护。这一系列行为导致她失去了几乎所有的朋友,直到一战结束除了索尼娅、阿米娅和玛莉娅•临光有限地支持着她。支持她的和不支持她的很多都在一战中死去了。不过此时作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打算“改过自新”,本书一定程度上也是她自己的忏悔录。

基于如上原因,本书在1932年发表时,还未传播过远就被当局全面封杀。由于她失去了绝大多数朋友,虽在学界还有相当影响,但也只能通过秘密传阅的方式传播。读到本书的人,包括作者本身,都成了坚定的反法西斯斗士。总体来说,这本书是作者献给全体德国人民,甚至是世界人民的礼物。她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取一种力量,一种敢于挣脱一切枷锁追求自由的力量,一种反抗黑暗重见光明的力量。不过由于多种原因她在这方面失败了。本作德文版只留下几部孤本藏在角落,其一幸而辗转落入我手。楠塔基特捕鲸博物馆(NWM)一直有印刷英文版并公开出售,且在位于孤星客店的分馆也一直有伽拉泰亚号专题展,但购买者甚少。美国人已经有了自己的《白鲸》,我认为它体现了美国人民的基本三观;德国人不敢买,因为它的德意志民族主义太纯粹了,有人说它是德意志国和德意志民族复兴的钥匙;其他国家的人因为不是德国人,很难体会到其中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内核。1890s初作者将无忧宫转让给克丽斯腾,于是孤星客店整体搬迁到无忧宫,至今仍在营业;原址改为员工宿舍。罗德岛航运公司至今也还在。阿米娅去世后,纳西莎接手了公司,并逐渐拓宽业务,6、70年代开始向制药业发展,最终转变为今天的罗德岛制药。罗德岛航运公司的创立有作者资助,是除阿米娅外的第二大股东。作者也是靠可观的股份才在晚年也能保持相当的体面。

不过摇旗喊不动没关系,作者自停笔起就投身于反法西斯的伟大事业。自1932年始,德国境内的一切反法西斯活动都能和她沾上关系,她在背后出资出力。也是为此,在1933年纳粹德国成立、彻底清算社民党时,她得以暂时躲过一劫,转入地下。不过德国的反法西斯运动从来都是命运多舛。与本作直接相关的,1938年玛利亚•临光不幸被捕,神秘地死在纳粹集中营。1942年作者的老窝被掏,她自己流亡美国,此后再也没有回国,直到联邦德国建立次年才溘然长逝。她是以联邦德国公民身份去世的。作者在反法西斯运动中,耗尽了她一生积攒的人力物力财力,战争结束后她的个人生活才恢复到本书创作前。她一生未婚,无儿无女,却因为罗德岛公司的股份还留有相当遗产。她的遗产全数捐给祖国做战后重建工作。

“巴德尔的噩梦”一章开始揭开本作反法西斯本质的面纱,为最终引入普奥战争的过去,然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决斗莫查·迪克的交织,最后让读者前瞻性地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子。实际上,本作穿插很多关于统计物理学的讨论,在本章引入玻尔兹曼的各态历经原理后达到顶峰。作者认为,唯物史观和统计物理学是文学能“借古讽今”的科学依据。本作不仅只停留在呼吁层面,作者关于这些所有的讨论和叙述,是为了告诉读者,如果想要悬崖勒马挽救德国,应该如何攻击、应该用什么去攻击纳粹党,实际上就是提出方法论——发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的大革命。作品既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感染力,又能从物理学中寻找出有实践价值的救赎之道。但本作在此的局限性也很强。作者认为,应最大利用人民的力量而不是人民的智慧,也就是说,上层出头脑,下层出力量,本质还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自上而下的革命。这和作者社会民主党的身份和阶级身份脱不了关系。不过结合德国历史,德国的封建势力就是军阀势力,有枪杆子,靠自下而上的人民起义不符合德国国情,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因此有了妥协性——敢想不敢做。当然妥协性是以前的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不到人民的力量。作者更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并要求资产阶级革命派去利用。虽然作品中有很多描写劳动中产生的智慧,但其中大多数是来自于堕落成无产阶级的贵族或资产阶级,她们将上层阶级的智慧用在实际劳动生产中,究竟算不算无产阶级的智慧尚待商榷。因此作者还是没有彻底认识到无产阶级的智慧。作者的文字中或许暗示着,她是因为爱祖国、爱民族,为了爱前两个才不得不爱人民。再加上她一直和容克贵族有交往的生平,本作或许是一部打着造福无产阶级的幌子,实际上是为资产阶级甚至是开明派容克阶级服务的作品——这是德国人对“开明专制”的向往的情结所在。当然实际怎么理解还要靠读者切入角度。

如果仔细看,伽拉泰亚号已经不算是一艘捕鲸船,而更像是一艘以捕鲸充作军费的军舰,艾莉兹船长成了一个粗暴野蛮却极高贵极有教养的军阀头子。这一针见血地刻画了整个德意志国的基本情况。德意志国七十多年国祚,掌握实权的阶级从来都是普鲁士容克阶级。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军阀阶级,也就是说,德意志国从来都是被军阀统治的,或说德意志国就是一个军阀国家。德意志国国父,俾斯麦,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容克。德意志统一和德意志国的成立,是俾斯麦出于对普鲁士王国的军国利益最大化而做出的选择,这种普鲁士-德意志二元性持续到纳粹德国战败为止。换句话说,正统而纯粹的德意志应该指的是以奥地利为核心的“德国”,并非以普鲁士为核心的“德国”。德意志帝国灭亡后,艾伯特依靠旧军阀旧贵族的扶持得以上台,建立魏玛共和国;阿道夫•希特勒不过也是充当了背后的容克军阀和大资产阶级的喉舌和历史替罪羊,那些人才是纳粹德国背后的既得利益者。甚至作者本人也是依靠临光这个容克大姓做后盾,才能在前半生创造如此巨大的成就和地位。

要是细分,同俾斯麦家族一样,临光家族属于典型的乡村容克。艾莉兹船长的姓氏——德林斯马家族是由乡村容克转变为宫廷容克的。二战前,德国贵族必定带有“冯”字,结合姓氏意为“来自某封地”,但带有冯字不一定为贵族,平民有功也可以冠此衔 。本作中为避免混淆,带冯字的德国人必定是贵族,否则必定不是贵族。

战后“普鲁士”被宣告为非法,容克阶级看似被扫出德国权利层,但实际的情况我们不得而知,如前巴伐利亚王室威尔斯特巴赫家族。本作主要角色——艾莉兹船长亦是一个典型的容克贵族,她靠强大的军事力量——还有其天生的女性魅力——牢牢把握实权,将伽拉泰亚号这艘捕鲸船改造成一个军国主义战争怪兽,为最后的全面战争做铺垫。不过实际上的女一号,塔露拉•雅特利亚斯,一个坚定的“德意志爱国者”,事实上也充当艾莉兹的喉舌,并在表面上将全体伽拉泰亚号船员——她们代表着全世界所有的无辜人民——推向世界大战地狱。作者想要说明这一点,二战不是某个人(尤其是希特勒,导致有人说这本书一定程度上在给希特勒洗白)的错,而是历史的结果,是德意志民族历史的悲剧。因此这本书的根本目标,在于号召世人起来做点什么,在为时尚早的时刻改变历史的“必然”。

不过这个号召力放到现在,效力理论上来说会大打折扣。故事发展到最后,作品叙事中心从捕鲸逐渐转向军事。尤其是在最后几章,直接利用军事术语作为章节名,章节内容大幅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象,甚至还有少量20年代乃至近年来最新的军事科技成果。本作的主要目标读者群体中,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乃至参与过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时候战后出生的孩子最大也不过十三四岁),作者有意利用这次惨烈的战争,唤起人们对此的集体记忆,让人们再次回想起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那场(对旧秩序是)灾难性的世界大战;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下一场世界大战将是一场全人类空前的浩劫。现在我们处于长久总体和平的环境,没有经历过世界大战之苦,因此除非现代读者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特别熟悉,否则最后几章原则上不能体会其中的深厚情感和最终的号召力。就像现在的年轻人,体会不到老一辈抗战之苦,那种用自己的青春和血肉换来的坚定的家国情怀。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们也希望这会结束一切战争。

德意志国的整个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不过也就是一个人一生的长度。作者少时,还没有德意志国;作者老时,德意志国没有了。“六朝元老”并不是个很光荣的称呼。这本书是她一生的缩影,自《白鲸》入手,却又自成一体,不愧被称为德意志民族的《白鲸》。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非德意志民族就不能读,每个人都应该能从中获取力量,获取一种长久回响的精神。我作为一名新中国新时代新青年,本作的很多文字在我听来都是振聋发聩的。不过本书也有不少片面、偏狭乃至激进的思想,且有的地方存在表述不清(这给我的翻译工作也带来巨大困难),请读者加以甄别,批判地阅读。

捕鲸记最新章节 下一章 书前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