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好了好卖了去。”杨母对杨父说着,“昨儿那个桂莲儿她们都卖完了,趁着价钱好,咱也卖了它得了,留着也吃不了多少。”是的,几乎所有小道消息、家长里短的“八卦”都能传到杨母的耳朵里。她也爱和这个聊几句天儿,跟那个唠几句嗑儿,尤其是和隔壁家百胜的媳妇儿桂莲,虽说不是同辈儿人,桂莲儿要比任芳大几岁,但杨家的辈分大,她还要管任芳叫婶子,管杨母叫老奶。
“中(就是行、可以的意思),那现在就干去,也不能放太长时间。”杨父做什么事儿也不想耽搁太久,有时间就想抓紧弄完,早弄完早省心,便痛快答应了。况且那些刚被剥出来,被阳光沐浴了几天的核桃也撑不了太久,虽说它们被“安置”在靠墙脚儿的阴凉处,虽说已是夏末秋初,但气温还是很高,空气照常很干,倘若它们还在又绿又厚的核桃外皮的“庇护”下“无忧无虑”的话,“坚持”的时间可能还会长一点儿,但现在没有,况且......它们也确实不能一直被“庇护”着。从它们被摘下来、到被剥完外皮儿,再到准备被装进袋儿是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晾晒的,时间不能长也不许短。时间要长了,它们便经不住晒,耐不住热,一个个脸上陆陆续续都长出了“皱纹”,比八十岁老太太额头上的皱纹还要皱,还要多,尽管它们本身“皱纹”就不少。且“皮肤”的水分也几乎被烤干,有些“弱不经风”的甚至都“裂了皮”、“露了肉”,到头儿来,是老的老,残的残,最后也就剩不下多少能“上得了排面”的了;时间要短了也不行,因为它们长期“生活”在核桃外皮的“庇护”下,见不到阳光,导致它们身上的“湿气”太重,虚重大于了实重,它们的买家随意拿出几个 用手一颠,把它们放在手心上一搓,便“无所不知”了,要是运气不好,碰上有多年经验的“老江湖”,它们连被拿出来、被搓一搓的机会都没有,人家一撑开袋儿,用眼一瞅,就直接拍拍屁股走人,而它们最后也就会因为“弄虚作假”被退货到家。要这么一说,这晒的时间短点儿貌似要比时间长了要好些,至少还能接着晒一晒,等差不多了再去卖,还有能挽回的余地,但......这要是晒的时间一长,可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不过,也倒是可以去卖,但价格可比不上那些符合要求的“合格核桃”,可能一年到头儿忙活完,得的钱还赶不上成本钱呢,要是不去卖,就只能栽在自家手里,挑挑拣拣,最后留着自己吃了。总而言之,都得不到好儿,不如开始就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好。这其实也是导致杨父杨母想法一致的重要原因之一,谁不想有个好收成,卖个好价钱呢!
说完就开干,杨母去鸡圈儿旁的小棚子里拿出来几个编织袋儿,杨父则去大门后面拿了把铁锹,在墙边儿给它找了个支撑点,便又去洗手间拎出了几个塑料桶。
“你拿它干啥?也用不着啊,真叫是的(方言,就是表示埋怨)”杨母从棚子里出来,看到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