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三人往连接两府的小后门走去,很快便到了宁国府,在被下人领到贾代化的书房后,便开始说明了来意。
“代化兄长,我来此是想与你商量一下贾氏一族之后发展的路线的。”贾代化听完贾代善的话,面色诧异,“说来听听,若是可行,便按你说的办!”
“如今贾氏一脉已经起来了,现在重要的是怎么管理贾氏一族四代以后的子弟,所以弟弟想着弄个族学出来,由我们出资来培养族中的弟子。”贾代化听完贾代善的话,点了点头示意贾代善继续说下去。
“族学分文武两科,各设班室,每月进行考查,前三者予与奖励,若有科举中试者,由族中出资置办些许田产……”
贾代化在听完贾代善的话后,心中不断合计,如今文字辈弟子差不多皆已长成,王字辈弟子也在出生,近几年确实是不用担心贾氏的发展,但总归往后是要靠下一辈的弟子,于是便开口应了下来。“此举大善,正好宁荣二府后面有一座四进的院子,还有一大片荒地,便整理出来当做族学的地方好了”
“此外,武课的老师我们到是不缺,但文课的老师却是要好好的找一下,若是找到那种无真才识之人,那这族学开了便也是无用了”贾代化的话让贾代善父子十分的认同,于是几人在书房之中继续商量着关于族学的相关事宜!
…………
————————————————————————————————
自那日几人在书房内商量之后,贾代化和贾代善便一个忙着找武师傅一个忙着找文师傅,又安排工匠将后面那四进的院子和荒地给修整好,忙忙碌碌了半年,族学的草台班子这才弄好。
自贾代善在外面张了榜说贾府要找夫子后,自然也是有人来的,只不过大多数都是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来,贾代善倒是认真的挑选四个有些真才实学的人出来,其中有一个还是个二榜的进士,只不过因为身体残疾的原因没有去做官罢了,又因家道中落,实在没办法了才来的贾府,而其他三个都是秀才,也不是那种死读书之人,为人也是十分的正派,给贾府这些小娃娃启蒙到也是足够的了。
而贾代化则是从亲兵或是军营里找了几个受伤退下来的人做武师傅,都是从战场上活下来的好汉子,身上也有军功官职,教导几个孩子也是没问题的。
自从贾府族学正式开学后,贾族旁枝的十岁以下的弟子统统都被贾代化和贾代善丢了进去,年龄小的就亦学文又学武,年龄大的在测过资质后也分出了文武的班级,每月的测试虽让这些小娃娃们苦不堪言,但他们的进步也是十分的大的。
自贾代善交了兵权之后,每日一下值便立马回府逗贾瑚,也不办宴请客,让康熙很是满意,康熙二十二年下旨收复郑氏之时贾代善也没冒头,只道自己不善水战,反正他已经身居兵部尚书又是国公的爵位,再往上可没什么可升的了,正好退下来管理族中的事情,培养贾氏的弟子。
康熙二十一年的时候,贾政与贾敬纷纷考中了进士,而后又被安排进了翰林院做庶吉士,贾代化和贾代善两人一商量直接让贾政和贾敬三年期满后上折子求外放去做官,在地方好好积累政绩,过几年再安排他们回京,贾政与贾敬二人自然明白自家父亲的苦心,于是在进入翰林院之前,贾代善给贾政说了光禄寺士卿的嫡幼女为妻,在二十三年有了嫡长子贾珠。
至于贾敬则早已娶亲,在进入翰林院后不久便有了嫡长子贾珍,于是三年一过康熙二十四年的时候,贾政和贾敬纷纷上折子请求外放做官,康熙一见是贾代善的儿子和侄子,于是大手一挥,便把贾政和贾珍派到比较富庶的地方做县令积累政绩去了。
至于贾敏,则是同贾政与贾敬同期的探花郎林海也就是林如海早早的定了亲,十三岁的探花郎配国公府的嫡小姐,一时间成了京城里面的佳话,又得康熙亲自下旨,简直羡慕死京城里的贵族小姐,而两人也在二十四年贾政和贾敬离京前成了亲,夫妻两个感情也是日渐深厚,只不过在康熙二十五年时,林老夫人去世,林海在辞了康熙身边讲侍一职后便与贾敏一起闭门守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