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桥上道奈何,是非不渡忘川河。
三生石前无对错,望乡台边会孟婆。”
在神话传说中,十大阴帅、十殿阎王、四大判官、黑白无常,分别被安排在三曹六案七十五司中,对现世的各种魂魄进行安排审判。
“判官”最早设立于隋朝,而后沿用于各个朝代,再后来融入阴间文化,更是成为了古代民间传说中阴间权力的一环。
在传统文化中,冥府判官的长相通常都是凶神恶煞的,但绝大部分都是心地善良的正直之辈,其职责就是判处人的轮回生死、惩奸除恶,其中分别设有赏善司、罚恶司、察查司、阴律司四司来维持阴府秩序。
旁白赏善司:魏征
赏善司执掌善簿,身着绿袍,笑容可掬。生前行善的小鬼全部都由赏善司安排,根据生前行善的程度大小和多少予以奖赏,而担任赏善司职位的则是唐朝时期赫赫有名的谏臣——魏征。
魏征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身边的光禄大夫,获封“郑国公”,谥号“文贞”。此人以直言敢谏而闻名于世,为人刚正果直,面折廷争、从不退让。
据传,魏征死后就被阎罗收入麾下,司掌赏善一任,在《西游记》中也曾提及魏征得天神授权,梦斩泾河龙王一事。
可以说,在传统文化中,魏征代表的不仅仅是地府的判官,同时还担任了天界的人曹官。
旁白罚恶司:钟馗
“一片忠魂不可招,梦中有敕赐官袍。
生虽不食千钟粟,死亦常为万国豪。”
春节时,钟馗是老百姓的门神;端午时,钟馗是斩五毒的天师;清明时,钟馗是地府的判官,专门负责惩罚恶鬼。
钟馗身着紫袍,怒目圆睁,面貌丑陋,手持大折扇与大宝剑,负责掌管地狱恶鬼的刑法,罪罚相应,根据阎罗王的“四不四无”原则量刑,将恶鬼判刑并送往十八层地狱,直到刑满之后,再交由轮回殿变牛变马、变猪变狗……重返阳世。
所谓“四不”,即不忠、不孝、不悌、不信。
所谓“四无”,即无礼、无义、无廉、无耻。
据传,唐玄宗(李隆基)年间,钟馗赴长安应试并高中榜首,然而在进行殿试的时候,唐玄宗嫌弃钟馗长相丑陋,因此大笔一挥就剥夺了他的状元资格,面对如此不公平的待遇,钟馗盛怒之下就一头撞死在了大殿的台阶上,玉皇大帝得知了钟馗的事情,对其刚烈不屈的性格大为赞赏,于是便任命他为阴阳两界的判官。
在明代万历年间的剧目《庆丰年五鬼闹钟馗》中曾经提及:天地怜悯,加封钟馗为“天下都领判官”,专门捉绝魍魉鬼怪。
因此,自清代以后,钟馗也多以武判的形象出现,在经典著作《清嘉录》中,清人卢毓嵩有诗云:榴花吐焰菖蒲碧,画图一幅生虚白。绿袍乌帽吉莫靴,知是终南山里客。眼如点漆发如虬,唇如腥红髯如戟。看澈人间索索徒,不食烟霞食鬼伯。何年留影在人间,处处端阳驱疠疫。呜呼世上魍魉不胜计,灵光一段逃匿。仗君百千亿万身,却鬼直教褫鬼魂……
可见,天师钟馗是多少人心目中的保护神啊!
旁白查察司:陆之道
察查司双目如电,刚正不阿,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其主要职能就是查明小鬼生前的冤情功绩,让有功者的善事得到弘扬,为蒙冤者平反昭雪,同时也要让为恶者受到应有的处罚。
事实上,在神话传说中,陆判也是一个非常具有人情味的判官。
在清代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卷二第五篇)中,曾经详细地描述了陆判和朱尔旦之间的友谊故事:
因为朱尔旦比较迟钝,于是众人就哄他去背谁见了都会害怕的陆判,岂料朱尔旦这么一背,竟然和陆判交上了朋友,之后两人经常聚在一起。
陆判不仅酒量豪爽,而且谈吐不凡,他见朱尔旦心窍堵塞、为人愚笨,于是就为其挑选了一颗很好的心脏换上。
可以说,相比起以前刻板的印象,陆判这种慷慨助人的形象在蒲松龄的笔下也显得更加丰富生动,同时也寄托了蒲松龄的美好期盼。
旁白阴律司:崔钰
崔判应该算得上大家最熟悉的地府官员了,生于隋唐时期,于唐贞观七年入仕。
据传,崔珏活着的时候,可以“昼理阳间事,夜断阴府冤,发摘人鬼,胜似神明”,死后由于为官清廉,被封为阴律司判官,专门负责为善者添寿、让恶者归阴。
崔珏身着红袍,左手持生死簿,右手拿判官笔,断案如神,其生前的主要功绩以“明断恶虎伤人案”的故事流传最广:
相传,长子县雕黄岭时常有猛兽出没。某日,一位樵夫上山砍柴,结果被猛虎吃掉,其寡母上堂喊冤,崔珏即刻发牌,差衙役孟宪持符牒上山拘虎,孟宪在山神庙前将符牒诵读了一遍,恶虎立刻自投罗网。
在公堂之上,崔珏历数恶虎伤人之罪,恶虎连连点头,在场的人无不啧啧称奇,崔珏最终对恶虎作出了判决:啖食人命,罪当不赦。于是,恶虎便触阶而死了。
崔珏去世后,也有很多关于他在阴间的故事流传,其中最有趣的还得是关于“唐王还魂”一事:
在《西游记》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唐王李世民因牵涉泾河龙王一案而猝然驾崩,在前往阴司三曹对质的时候,十王要看生死簿,审查其阳寿是否已终。
崔判生前曾是唐王的臣子,他见生死簿记载李世民寿命卒于贞观一十三年,而此时恰巧就是贞观十三年,于是连忙添了两笔,把“一十三”改成了“三十三”,不仅让李世民顺利还了阳,而且还让他多了二十年的阳寿。
当然了,实际上“贞观”并没有三十三年,而吴承恩老爷子书中所出现的贞观三十三年,究竟是故意为之还是一时笔误,就得大家自己去仔细思考了!
事实上,判官文化在各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存在,在希腊神话中的冥府也设有三位判官,而埃及的阴府更是设置了四十二位判官。
可以说,尽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判官,也不存在阴曹地府,但这一切的传说,都是基于人们对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