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我一个精神不太稳定的朋友给我讲的。我们叫他小易就好了。
小易总是自以为自己是很普通的人,而且在这方面我确实没办法反驳他,但我们觉得他其实是很聪明的。我羡慕他的感情史,也同情他的遭遇,更好奇于他的奇妙经历。
这本书按照乱序的时间顺序整理了一下,如果大家喜欢,我争取再写一篇按照时间顺序的书,让大家看看他奇妙的人生。这里的内容至于真假,就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了。希望大家抱着“不要同情”、“不要模仿”、“不要受到情绪波动”的“三不要”来读。
他会以轻松愉快的语气,讲述着他自己这十几年的所见所闻,所以当你读的时候,要切记轻松愉快,并且保证自己已经成年,若是读后发现晕厥、呕吐、肾功能丧失、理想崩塌等等问题,那请及时就医,本文概不负责。
他总会希望别人做一个“真小人”,而非伪君子,我认识的每个人都是利己主义者,但都不会挂在嘴边,除了他。
他曾说过;也许不会再有另外一个自己。但他从未放弃寻找自己的同类。如果文中的所见所感能赢爱你的共鸣,也许对他来说,是件很开心的事情。
他坐在我面前,开始准备絮叨起来。他有个特点,一叨叨起来就会喋喋不休,还好我家里的食物够我们聊上整整一个月,据我对他的了解,他的故事七分真,两分假,还有一分靠幻想。
以下我会以第一人称来讲述他的自白。
有时我在想,这个世界是否对我温柔。
但基本上后妈对孩子啥态度,世界对我也就啥态度吧。
妈分很多种,即便亲的,也是品种多样,你解释不了为什么有的孩子摔一跤,妈妈就能着急的哭起来,也解释不了有的人刚出生,为了锻炼其体质,不惜从十几楼扔下,生怕达不到每日运动量的妈妈。
思来想去之后,觉得世界貌似对我并不算温柔,但也没太残忍。就好像不靠谱的女朋友那般,虽然总是没事找事,并且付出了也未必有什么回报,但偶尔也能给我点甜头,让我误以为“还挺不错”的感觉。
其实仔细想想吧,抱怨似乎也没什么用,毕竟在这个世界也没有什么提前投胎法,那个世界我去过三两分钟,但当时也没找人打听过关于投胎技巧的问题,所以就这么对付下来,一晃人生的三分之一就走过来了。
你说顺吧,也就那么回事儿,你说不顺吧,看着身边和我年纪差不多,却直接献身在了工作岗位的朋友,相比之下,每天能看见第二天太阳的我,也算是幸福了。
我自认为我不是个很聪明的孩子,打小就不是很聪明的那种,但是也不知道为啥,街坊邻居见面就说我聪明,这搞得我有一种“真聪明”的错觉,而这个错觉直到我高中毕业之后,仍旧保持的很完善。
也许我不自信,也许我确实反应很慢,但就自认为聪明这一点,我是始终坚信的,而且哪怕是现在,邻居说什么我不会信,但是就这“这孩子聪明”这一点,我从没有反驳过。
其实证明我聪明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就算我成绩十分不好,但是教过我的老师每次见到我父母,总说“孩子其实挺聪明的”,大概是就因为这两点吧,久而久之下来,不止我信了,我父母也信了,所以这就导致了我成绩越来越差。
就是因为一家人始终坚信“我很聪明”这件事,导致每次我成绩不好就总会找一些奇奇怪怪的原因,比方说什么发育问题;于是就给我买一些所谓的“补品”。再比方说注意力集中的问题;就因为这个我竟然去过医院。又或者说是玄学原因;什么出去玩影响的,说话影响的,晚上睡得晚影响的。总之对于老师,他们是深信不疑的,所以我聪明这件事,我也是始终坚信的。
对于自己的判断,那自然是完全没有问题。所以这一番折腾下来,除了成绩越来越差,以及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不好之外,剩下的就是“我很聪明”这个事实了。
我记得,第一次觉得世界不公,不是因为自己的事,而是因为别人……
还在学前班的时候,我有一个小伙伴叫林什么东西,也不什么林。那个小伙伴长的非常喜感,他的头非常大,而且眼睛也大,眼圈也黑。小时候的我总以为《大脑袋儿子和小脑袋叔叔》这个动画片的主角就是他。而且不止如此,时至今日,每当我看到熊猫的时候,总能想起他圆滚滚的脑袋,仿佛在吃竹子的不是熊猫,而是他。
那个林什么的也不什么林的小伙伴,常年一副乐呵呵的表情,但奇怪的是,他有时候会突然去愣神儿很久,好似整个人断电了一般,此间无论进行拍打或敲击,他都毫无反应(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但是过一会儿就会好,和正常人完全没有区别。
我是一个喜欢观察别人的人,但这不是一个好习惯,尤其在我的老家。
我就因为多看了我喜欢的女生一眼,挨了人生第一个耳光,这件事我现在还记得。那时,我只是从上课开始,微笑着看到她下课,总体时间我觉得并不算长,但令人意外的是;她的反应太过激,但是没办法,天生大度的我,是不会和女生一般见识的。当然这是后话,我们先说这个林什么也不什么林的小伙伴。
小时候我不止是喜欢观察别人,而且我也是一个早熟的孩子,不止是字面意思,告诉大家个秘密,算了,我又不想说了。
那个林小伙伴,我记得有一次我早上去的很早,恰巧看见他父母送他上学前班(每次我奶奶送我都很晚,我基本都是最后几个到的)。
我印象很深刻,他父母的眼神,是多年后,我父母在我住院之后,才出现过的眼神,但又有些许不一样。他的父母眼中没有悲伤难过,而是些许担心,以及“享受”。他们二人好似在享受着送孩子的这一刻,但也能让人感觉出,他们也担心着自己的孩子出什么问题,总之这种眼神我也有过;是在旅游时。那是身体极度放松,完全享受于时间流逝所带来的快乐的一种感觉,是一种很难言语的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在“享受”着当下每分每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