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孙志高到底是不是他的亲生儿子这件事,老皇帝心里确实很着急,想要尽快得知结果。
但,无论答案或经过是什么样的,老皇帝都不排斥见孙母这个故人一面。
至于曹皇后听说这个消息后,心里有多冒火,那就只有她和她最为亲近信任的侍女才知道了。
因着兖王联手荣妃发动的这场宫变,宫里宫外可是死了不少人,这两天,汴京城的气氛一直都很紧张,哪怕来自禹州的赵宗全父子回到了汴京,也没能让这种紧张的氛围缓解放松分毫。
毕竟,老皇帝向来仁善不假,但这一回,他可是差点就没命了,事关生死,即便是圣贤,怕也无法依旧保持平常心。
所以,这几日,就连平常最喜欢对官家说教的谏议大夫等人,都彻底安静了下来,眼睁睁地看着官家将兖王党羽尽数找出发落,更别说是其他大臣了。
然而,就是在这样紧张的氛围中,孙志高进宫了,第二天,还带着他母亲一道入宫了!
嗯???消息灵通些的朝臣自然知道,此番平定叛乱,立功之人中,排在头一位的就是孙志高,可是,官家若有封赏,即便惠及女眷,顶多也就是下道圣旨的事情罢了,何必要让孙志高之母专门进宫一趟呢?
心里费解,但这并不妨碍大臣们清楚地知道,往后,孙家怕是要起来了,只不过,孙志高出身贫寒,娶的妻子也只是宥阳那等小地方的一个商户女,若无足够的助力,这种起势,怕是无法长远。
至于说助力,积英巷盛家倒是能跟孙家扯上亲戚关系,可是,盛紘本人在清流中虽有名望,奈何时至今日,也只是个正五品小官,能力平平,可见一斑。
何况,盛家的人脉资源,那都是要留给盛紘两个儿子的,女婿顶多能沾点儿光,但侄女婿嘛,关系可是一下子就远了!
言归正传,虽说孙志高此番立下了功劳,但他这个热灶能维持多长时间的热度,要看官家还能活多长时间。
毫无疑问,相比起年迈多病的官家,显然是禹州的赵宗全会活得更久。
且,虽说赵宗全手里的那份血诏,官家解释说是兖王以他的名义送出去的,目的嘛,自然是为了将赵宗全父子骗进汴京城、再来个瓮中捉鳖咯,但是,真相如何,所有人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
眼下邕王全家被杀,兖王造反失败,前段时间还是争储热门的两王一下子全凉了,而禹州的赵宗全手里却有官家的传位血诏,即便官家现在不认账了,可这至少说明,在没有亲子的前提下,官家心里还是属意赵宗全的。
至于说,到了这个年纪的官家有没有可能得上天眷顾,令妃嫔遇喜、生下一个健康的小皇子,再看顾着小皇子平安长到八九岁,对于见证了皇子们各种夭折姿势的朝臣来说,这概率,堪比太阳从西边儿升起了。
因此,在老皇帝“磨刀霍霍向猪羊”的时候,禹州的赵宗全父子,尽管为了不多生事端,选择闭门不出,但往府上送东西的人,依旧不少。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表态,算是介于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之间吧!
只是,兖王宫变事件刚平息不久,宫里抛出来的一个消息,却是又叫汴京城沸腾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