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所说,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一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例如老舍笔下《北京的春节》中的拜灶神,又如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中喝腊八粥的习俗等等。我的家乡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习俗,那就是闹元宵!
之前我听家中老辈说过这闹元宵的来头可大着呢!
它起源于汉代,因上元(元宵)为司马迁本人定为重大节日,它作为当天的一个重要习俗自然是地位大的很。有些村镇在闹元宵时会燃灯(在仙游等地因政策原因改成了游灯,寓意每家每户同喜乐)来庆祝元宵。
而这个燃灯的习俗则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元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上元是神仙庆祝的日子;而在中元时有一段童谣广为流传“七月十五为中元,鬼市佳节万鬼欢。七月十五鬼门开,人路鬼路混一路。七月十五不出门,不然被鬼抓了去。”;而下元才是我们人间的日子。
因为我的家乡靠近湄洲岛(妈祖故居),神的信徒遍地都是(你要是在门口喊一句“妈祖不存在,神佛是假的”,相信我,不出意外的话,icu欢迎你)所以我们会游神来庆祝,闹元宵的日子也自然是上元。寓意同天官共喜乐。
而有些村镇也会在闹元宵时开展灯会,那场面更是热闹,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伊始,国都南京城内就举办过灯会(是的,我们灯会的习俗是从他地流传而来的),它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有关灯会的记载。为的是向神仙祈求风调雨顺、家庭和睦、天下太平。原本只有深宫禁苑、宗教场(道家,这个时候就已经发扬三元说了)。
在610年端门灯火、端门布灯更是盛极一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它的名字。到了唐朝,朝代由兴盛到衰败,它依然长盛不衰。北宋景祐元年用于祭祀孔子的至圣。随后灯会一路在历史岁月中刻下了属于自己的记号。到了清朝满族入主中原时宫廷不在办灯会,民间依然壮观。
这便是我家乡的特有习俗——闹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