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来自最近不久的小说,灵感来源于沙漠治沙,再加上最近宁夏那位治沙的英雄,觉得很符合治沙人的心境,就拿出来分享一下。
“妈,院里要我调往北京的通知已经下来了,你就跟我一块去吧,在那里,我们肯定会有更好的生活的。”女儿坚定的样子让我不禁有些呆滞。
“更好的生活”,让我想想,最近一次听到这话的时候,应该是1980年了吧。
十八岁嫁到花马池镇冒寨子村时,迎接我的是铺天盖地的大风沙,那风沙,呼呼的刮啊,刮得人灰头土面,哪像是新嫁娘,倒更像是田里农忙的种田人回家吃饭咧。缺衣少食的过了几天,你爹突然跑过来对我说:“听说沙边子村有个叫‘一棵树”的地方,尽管也是沙海茫茫,但那里水层浅,挖沙两米就能掘出水,咱们去‘一棵树’吧,或许有奔头。”
我们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用架子车拉着我年幼的女儿,进军不毛之地,一棵树”除了沙子还是沙子,七八级以上的大风常常一夜间就将一座沙丘搬到十几米外。最初种下的3亩麦地,被沙埋,被野兔吃,到了年底还是颗粒无收。最后我们一致决定,在这个地方,要想种庄稼非得先治沙不可。
然而,在这干旱的沙丘上种树种草谈何容易。之后,我和丈夫开始冒着寒风顶着酷暑刨坑栽树,一阵狂风袭来,刚
刚栽下的小树苗不是被连根拔起就是被流沙埋住。我们就刨出来,第二天再种……
1984年是最难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那一年,一起来的村民看不到希望都陆陆续续搬回了冒寨子村。我也动摇了,哭闹着要搬回去。“有些树苗已经活了,怎么能舍得离开?再坚持坚持,我们肯定能摸索出一套防沙固沙的好办法。”丈夫当年说的那段话,我永远忘不了。后来,我们夫妇俩琢磨着挖开1米多深的沙子,取出沙下的黄土,再把黄土扬到沙上,种上庄稼。秋天,我们破天荒地收获了4麻袋小麦。
我们在继续栽植乔木的同时,还种上适应沙地生长、可以防沙固沙的沙柳、苦豆草、沙蒿等灌木。就这样,暑去寒来,一年一年地坚持,一片片流沙被“制服”,一道道绿色在延伸,我们目之所及的终于不是黄沙了,谁又能想到,在树荫下乘凉也不是梦想了。
正当我以为我们的好日子要来的时候,一起在沙海苦干了17年的他却因劳累过度患上肝硬化,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沙产业。那个当初说要带我过好日子的人,终是没有食言。但什么样的日子才算是好日子呢?
“后来呢,冒院士?”低头测沙的大学生小张突然问我。
“后来我就来这里教你们了啊。”我怔愣的望着他。
“那再后来呢?”他不解的看着我问到。
“再后来啊,一棵棵树在一片片沙里茁壮成长,这片土地终是没有辜负这些勤劳的治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