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一条私信,是个姐姐,她说自己好像活了快四十岁了,最近才知道怎么爱人。
“年轻那会儿一心想找称心如意的男孩儿结婚,要求学历,要求长相,要求三观合拍,要求个性相契,心里似乎一直有个打分表,每一段儿恋爱都不由自主的边处边评估。大方慷慨,加一分,说话没分寸,扣一分,准备惊喜,加一分,不够体贴,扣一分,加加减减,上上下下,分数一旦不及格就判定为不是真爱,果断抽身寻找下一任。”
姐姐说,我现在才意识到真爱根本不是这样计算出来的。年龄的增长根本就没有为我带来什么人生经验,我的小半生,都在错误的标准里打转。
就想到我室友,二十出头的小姑娘,一段儿恋爱谈了十年,从初二到研一,十年长跑,八年异地,俩人仍然如胶似漆,视频一打就是俩小时起步,每每提及男友都一脸柔情蜜意。
某次聊天儿,我问她怎么做到经营一段感情十年不变质的,中间不会有矛盾冲突想要分手的时刻吗?
室友楞了一下摇摇头:“从来没想过。”
“难道你会有事没事就去想怎么和父母断绝关系吗?”
看着我惊诧的表情,她突然开口:“他对我来说就是和父母一样的亲人。”
“厌倦的时刻呢?热情冷却相看两相厌的倦怠期怎么渡过?”
姑娘想了想说,每隔一两年,俩人就会有特别冷淡的阶段出现。
怎么看对方怎么烦,于是就干脆减少互动频率,保持相互独立的神秘感,等这段时间过去俩人又能热情重燃,宛若初恋。
习惯这种阶段的反复轮回,倒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后来就会明白,你在一个人身上感受到的厌倦,不是换了下一个人就能解决的问题,你将要经历的大多数关系,都不会有什么根本性的差异。爱情是和旧人做新鲜事儿,而不是新鲜感一过,就想着换下一个人。”
“激情本就是消耗品,用完即止,剩下的,都是经营。”
实不相瞒,我一向自诩心性成熟,感情独立,也着实被这种活生生的爱情模板洗礼。
我后来想,年龄并不一定就和成熟度成正比。
多少人终其一生都没有习得爱人的能力,多少人根本不会处理亲密关系,多少人一直渴望真爱,却也一直让真爱从手心滑过去。
而我见过的大多数的爱情难题,根本原因都是来自于,我们好像一直在衡量,一直在计算,一直在和对方有意无意暗搓搓的较劲。
相当一部分朋友的误区都在于一定要跟恋人泾渭分明划清对错与否的疆域。 所以不服,所以别扭,所以不肯低头,眼睁睁看自己孤独的胜利。
没必要,真的没必要,朋友们。
我们恋爱是为了快乐,是为了互相扶持,是为了这世界上有一个父母之外最愿意接纳你的人。
不是为了争对错,不是为了较量彼此的冷酷和无用的高贵。
你有一万种方式在外面的世界证明自己正确且坚韧,但在爱你的人面前,只有柔软和宽容才是唯一强大的证据。
拿着“判断真爱”的标尺给最亲密的人打分,这件事原本就是让你和对方陷入无可避免的对立。
那些亲密关系里大大小小的摩擦,本来就是把两个棱角分明的人打磨成圆融共生必经的过程。
童话听多了,就会期待有那么一个人,他懂你的弦外之音,满足你的旖旎美梦,个性跟你合拍到仿佛是你肚子里的蛔虫。
就会忘记世界上其实根本不会存在那个为你量身打造的伴侣,而所谓的真爱不是上天将将好儿的赐予你一个完美情人,而是我们为了对方身上那部分吸引我的东西,甘愿接纳那部分与我不同的迥异。
能够长长久久的亲密关系一定不是计算,更不是算计。一定不是我vs你,而是我们vs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