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GM:3055
“对于我来说,世人仅指那些疯子们,他们狂热地生存,狂热地说话,狂热地寻求解脱……燃烧,燃烧,燃烧,燃烧,像奇异的罗马火烛蜘蛛一般爆炸在天际……”
、
GIVE
见于战争报道多占头条与庞大版面的报刊中带有新鲜气味的文字,或纽约街头奇装异服拓落不羁的青年男女。不修边幅的躯体,对工作与学业的厌弃,唾弃一切世俗陈规与资本统治,突然振臂高呼着“FUCK YOU!Machine civilization!”而后大笑。以绝对的自由、沉沦、刺激向体面的传统标准竖起中指。
1948年,这群有着莫名追求的乌合之众终于有了名字,凯鲁亚克称其“Beat Generation”——垮掉的一代。
、
1941
在收音机里播报着美国轰炸机在法国持续空袭给,俄国军队从爱沙尼亚预备行进至黑海,德方却报道大批新苏联红军向罗马尼亚挺进的消息时,在这个工业发达的时代,老基恩仍在忧虑他的烟草生意。
入夏后下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雨,把基恩的烟草浇了个彻底,为此他已经在饭桌上咒骂了不止一次。只因哈得逊河没人愿意在雷雨天驾船,又得到了基恩的大声抱怨。每每此时,我便开始思念我那位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的兄长。掰着手指头数着将寄信过来的日子,Jaemin又一次迟了。
他的迟到已经在我意料之内。Jaemin好像讨厌一切循规蹈矩的东西——不按日子寄信,不按格式语法写信,不顺从父亲的安排,不穿规定场合要穿的衣服,诸如此类。
信的开头没有问候,信的结尾也不写落款,若不是信封填的还算完整邮差一定不知道该送到谁手上,东一句西一句,毫无逻辑。老基恩是从不看他的信的,所以他只能写给我,于是信的开头从“Dear Nicole”变成了“kiss you,nicole”。
在他未启程去往纽约的夏天,他就在自己的房间大声地放着勃拉姆斯。而我正趴在床上读惠特曼的草叶集。不幸的是,即使与他的房间相隔甚远,也依旧无法忽略那吵人的动静。我赤着脚穿过略微粗砺的走廊,靠近房门大开的Jaemin,捂着耳朵对他喊到,
“安静点哥哥!不是所有人都被哥大通过了申请!”
努力从音乐声中辨认出我的话的jaemin咧嘴一笑,同样大声地向我喊到
jaemin“Oh God!这可是勃拉姆斯!你什么时候才能拥有一些音乐审美。”
我听古典乐,大多是在舞会或者音乐课上,他们谈起贝多芬莫扎特总是轻言细语,仿佛稍微大声一点都无法领略其中的美妙,甚至是种折辱。而我的哥哥却不间断地诚心邀请方圆几里的邻居陪他一同欣赏,这何尝不是一种人道主义?
交涉失败后,我又跑回自己的房间。五分钟后,伴随着持续刺耳地拖拽声,我那该死的哥哥居然拖着放置唱片的方桌来到我的房门口,然后发疯似的把自己的身体投掷到我的床上。
他的身体一半精准地落到我的床上,一半则压向我的身子,他的肩膀下叠着我的肩膀,他把头深埋进我的枕头,脸有一半都被枕头翘起的角盖住,床垫凹陷地更深。
指针回到原点从头播放起《降E大调间奏曲》,Jaemin睁开眼睛与我四目相对,风从此刻吹起白纱窗帘。他黑色深邃的眼睛不同于任何一个西方男人,像是幽深宁静的夜晚点起的一根香烟。他问我,“nico,你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吗?”
我想说当然知道,我听勃拉姆斯的,哥哥。
他的头发凌乱地散在额头,遮住了微微颦起的眉。上学时我对每一首诗歌的理解都能得到老师的称赞,几乎是对我理解能力的认可。可那时他的眼神中却蕴含着什么我读不出的意味,以至我不得不挫败地承认有时我确实并不了解他心中所想。
他的眼神移向飘飞的窗帘,移向对面冬天忘在屋顶上的除雪的扫帚,又或者移向了我看不见的更远的地方。
直到1944年,我再也不知他的去向后,我终于将“我看不透他”的想法钉在脑海中,到那时我已经没有了挫败感,只是在同样的位置以同样的姿势又想起了他的问题。
“Nico,你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吗?”
现在我知道了,哥哥。降E大调间奏曲,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称其为他“痛苦的摇篮曲”。
、
e设定为混血亚裔
e不追罗渽民,写给朋友的短篇